-
2024,10,04(星期五)下午2點27分
對面是立體停車場,周圍路邊有收費停車格,「斗六行起記念館」後方有化妝室。
既然是歷史建築,當然要稍微瞭解一下它的由來:「雲林縣記者之家」是民國50年由雲林縣新聞記者公會第一屆理事監會發起籌建,興建基金由雲林縣政府補助及各方贊助支持,並在第四屆竣工,成為雲林記者們聚集的地方。
記者之家在民國101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登錄的理由有三點,其中第三點是為雲林縣新聞事業發展之見證。看到第三點登錄理由,以及現今新聞各種荒腔走板的表現,不知那些曾為新聞自由與自律奮鬥過的老記者們有何感想。
以上大概是如此,問題是從外觀看圍著也沒開放,而且似乎也沒在維護,會不會所謂的歷史建築以後演變成廢墟?
-
就這樣⋯
也沒想像中有什麼可歌可泣的故事
-
一棟頗有歷史的老屋,雖然是1960年代建造的房屋,不過長年作為雲林縣新聞記者公會所在地,對於我國新聞業發展與新聞自由也著象徵地位,目前也已經登錄為歷史建築了。
-
2023-12-17 Sun
沒有開放。似乎是當地有紀念價值的歷史建築
-
晚上去雖然沒有開放,也沒有打燈,但門口的貓貓不怕人,給擼~🤣
旁邊順著溪流沿岸散步也很不錯,越深處打燈越少,要比較留意
有水有植物的地方多多少少有蚊子,建議噴個防蚊液~
-
最近能"遇見"記者之家,其實隱藏著大雀幸!因為一年前(2018年11月12日),附近的舊平房發生火災,這座具歷史意義的建築也遭受波及,所幸安好!
這座建築是民國五十年發起籌建,民國五十六年四月一日開始興建,同年九月十日落成,外觀是以鋼琴為意象的建築。
這就當年而言,頗為先進,而且具有獨特性。因此,若論歷史,雖非百年古蹟,卻富含歷史價值,並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了!
這建築所具的歷史意義,除了潛藏當年記者相關事蹟之外,還有新竹玻璃有限公司所發明的「儷光石」,首次實際運用,即是在此「記者之家」。
-
偶然經過的建築
歷經風霜的老房子加上記者之家深深吸引我的目光
曾幾何時,記者變成了創作者
早年記者是個人人稱道的高尚職業
需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情操,跑到斷掉的雙腿
才能報導出優秀的新聞
現在的記者魂幾乎已蕩然無存
網路資訊不用求證就搶先報,
報錯也不用負責、不用道歉
台灣記者的魂魄,已如同這棟古老建築一般
殘破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