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井

景點位置

地址:嘉義市民族里蘭井街83號

電話:05-278-8225

評價

3.8
  • 5/5
    2024/08/14
    隱藏在嘉義百年東市場角落裡的歷史古蹟,見證諸羅城裡的歷史與繁榮,而我小時候都會來這裡玩耍猶記當年,都會跟媽媽要二十元跑來這裡跟對面的阿婆買杯雪泥冰喝,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兒時簡單純粹美好記憶卻不曾忘記
  • 5/5
    2024/07/07
    就是一口現代水泥人造物 位於蘭井街與忠孝路交會處附近的紅毛井是嘉義市內年代最久遠的歷史遺跡,為荷蘭人據臺時期(1624-1662)所鑿建,約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因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仔」,遂將這口井稱為「紅毛井」,而蘭井街更因這口井而得名。 自1635年起,荷蘭殖民當局對外貿易開始穩定,逐步招撫臺灣的原住民。1636年,荷蘭人的勢力範圍逐漸從南往北擴展至嘉義地區,荷蘭東印度公司陸續派駐專任政務員及牧師於諸羅山社從事治理與傳教工作,因派駐人員日漸增多,為供應駐地人員生活與飲水需求,選定諸羅山社的聚落中心開鑿水井,即為今之「紅毛井」。 到了鄭氏時期,吳智武總兵鎮守並屯田於諸羅山,設營於紅毛井之北,並整修此井。清領之後,乾隆27年(1762),諸羅知縣衛克堉以此井水甘美,冠於全諸羅山,而以「蘭井泉甘」之名列入諸羅八景之一。《臺灣府志》亦載:「紅毛井,在縣署之左。開自荷蘭,因以名。方廣六尺,深二丈許,泉甘洌於他井,相傳居民汲飲是井,則不犯疫癘。」可知當時的紅毛井為一方井,居民常飲則可免於疫厲之患。此外,清領末期嘉義進士徐德欽描述此井泉水「清滌襟煩同玉醁,甘回舌本勝瓊漿,茶烹合用銀壺貯,綆汲誰偕雪水量。」 不過到了日治時期,官署已在水井貼上「不適於飲用」的告示。甚至在昭和3年(1928)12月11日的報紙報導紅毛井已成穢水差池,並被磚石填滿。所幸,民國59年(1970)嘉義市長許世賢重修此井,並在井上架設鐵欄,立「紅毛井整修紀念碑誌」。至民國86年(1997)時,嘉義市政府又重修圓形井欄,並在周圍增加意象鋪面的設計。 現在的紅毛井委身於市場旁,曾入選文建會民國90年(2001)網路票選「臺灣歷史建築百景」,有空不妨來此尋訪,懷思古之幽情。
  • 4/5
    2024/07/02
    三百多年前由荷蘭人所開鑿,因荷蘭人髮色偏紅,故被稱為紅毛井,該巷道遂得名蘭井街;昔諸羅八景之一,排行第一便是蘭井甘泉。 當前外觀雖保存良好,然未能與週邊城隍廟、東市場串聯結合,各個文化景點分散略顯可惜,未來市府可再加強相關連結,像是舉辦文化走讀、QR虛擬導覽,讓古蹟不僅是歷史,更是生活。
  • 5/5
    2023/09/16
    在嘉義市區一個角落,駐足停留一下,看看以往的歷史痕跡,可以更了解大陸先民遷移到台灣的歷史足跡。
  • 5/5
    2023/07/14
    一座古井只要好好保存,歷史一久,自然有話題性,記憶點,成為我們口中的古蹟,雖然他不漂亮,不龐大。 這口紅毛井,讓人想到的就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故事,台灣曾被荷蘭統治過的事實。對我們來說那是多遙遠的記憶,可又是多麼真實地歷史。這不禁讓我胡思亂想:假如當初鄭成功沒有打敗荷蘭人的話,我們現在還是荷蘭人嗎?假如鄭克爽沒有被施琅打敗的話,我們現在又是哪一國人呢?還有順著時間往下的各種歷史假設問題‧‧‧,一一想來其實還蠻有趣的。這全是來自一口井,一口有故事性的井,縱使它實在不怎麼起眼,如路邊的一株活過久遠的雜草。古蹟不管大小,都該是受保護對象,這和瀕臨絕種動物一樣重要。
  • 5/5
    2022/08/09
    嘉義市內年代最久遠的歷史遺跡,約有300多年歷史,提到「紅毛」 馬上聯想到與荷蘭人有關,蘭井街更因這口井而得名。 不好停車,位置小小的,在民宅前,建議騎摩托車具機動性。井口有雕花裝飾蓋住,無從看到是否還有井水?
資料來源由Googl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