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武宮的主神保生大帝是明鄭仁武鎮官兵自泉州所迎來,他們從今高雄仁武調到嘉義市一帶駐守時亦將神像迎去,而後建小祠祭祀,作為營鎮的守護神。清康熙40年(1701年)時正式建廟,諸羅知縣毛鳳綸因為主神是仁武鎮官兵所迎來的,遂將廟宇命名為「仁武宮」。《諸羅縣志》卷十二雜記志「寺廟」條亦有記載:「保生大帝廟,在縣治西門外,康熙四十年耆老募建,祀真君也。」仁武宮在建廟後,曾在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及咸豐期間,歷經多次修建與增建。
日本明治39年(1906年),仁武宮在梅山地震中受損,後於大正9年(1920年)重建。日治末期,由於正值皇民化運動期間,嘉義市尹川添修平大舉廢除嘉義市內63座寺廟,將主神神像全集中到嘉義城隍廟,仁武宮亦受影響,在昭和13年(1938年)時將神像寄奉在城隍廟。之後仁武宮的廟產充公,被伴八郎拿來開設南和商行,期間造成仁武宮除神像及古香爐等物以外的文物全部遺失。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嘉義市的仕紳才在民國34年(1945年)時集資將仁武宮產權買回來,並於民國36年正月初一(1947年1月22日)恭迎保生大帝歸廟安座。之後1961年進行重修前殿廟壁及廟頂,並以水泥柱新建四柱亭等工程後,多次陸續整修廟宇各處,並在民國74年(1985年)經廟方管理委員會通過,於原廟基後方擴建後殿,後殿於民國80年(1991年)完工。
民國88年(1999年),仁武宮廟體因921大地震再度受損,嘉義市政府後於民國92年(2003年)撥款修繕古蹟維護,於2年後完成修復工程,目前由廟方進行管理維護。
-
很古樸的一間廟,祭祀著保生大帝,保祐眾生
-
嘉義市的百年古蹟,在巷弄之間,途經仁武宮,是本地奉祀保生大帝最早的廟宇,是台灣主要民間信仰之一,殿宇氣勢雄偉,莊嚴華麗
-
超美的古蹟~~最老的神像來自明朝永曆年間,廟初建於康熙40年(1701年),經過歷代的整修,至今古風仍在!
-
很有歷史的廟宇,建築古色古香
走走看看再虔誠拜拜祈求保佑
-
歷史悠久的宮廟,介紹文宣設計的非常親民,廟方人員也非常熱心願意介紹,不訪到隔壁買杯咖啡再到仁武宮逛逛,來個全套文青行程
-
這是一座維護得很好的古蹟,有許多可以參觀欣賞的細節。廟內氣氛靜謐,令人心情平和。
廟方人員很親切,主動提供了仁武宮的介紹文宣。如果有好奇的地方詢問,他們也都熱心回答。
見我東看西看,還主動補充許多介紹,真的很感謝 :)
-
歷史悠久的古蹟廟宇,一樓正殿和後殿皆主祀保生大帝,二樓為觀音殿,三樓為玉皇殿。感謝保生大帝庇佑🙏🏻🙏🏻
-
嘉義仁武宮,是一間主祀保生大帝的廟宇,位於臺灣嘉義市東區,該廟主神據說是在鄭經西征時從今高雄市仁武區調到諸羅地區鎮守的部隊隨迎來的,諸羅知縣毛鳳綸建廟時即因主神是仁武鎮官兵迎來而將廟名取為「仁武宮」。後於民國87年(1998年)4月30日公告為市定古蹟。
-
來文青咖啡店打卡喝咖啡時,注意到旁邊這間廟宇的氣場軒昂,定睛一看更是嚇了一跳,原來是數百年歷史的古蹟文物,藏身在此巷弄,靜靜地跟旁邊的兒童公園融為一體。
有機會要進去參拜,近距離感受曖曖內含光的歷史底蘊。
-
嘉義定古續!殿內開基大道公有三佰多年歷史!康趙元帥由清朝太保王得祿所捐獻!廟埕狹小不易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