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建築,精美的交趾陶、剪黏,如藝術品,如博物館,值得慢慢欣賞
-
爸爸的故鄉,小時候常常回去佳里興都會經過,進去拜清水祖師,長大再回去好多滿滿的回憶呀☺️
-
偶然路過,三級古蹟值得一覽。
-
111/0918專為欣賞蔡草如老師的作品來此廟。古典的設計沒有太現代的風格。 草如司的作品分佈於 門神六片、廊枋畫、神龕後面的壁畫、神龕下的瓷磚畫。除此,楹聯、石雕、剪黏、交阯陶塑像,皆有特色,可以細細品味。
-
與學甲慈濟宮一樣都有葉王的交趾作品,相當有歷史藝術價值的廟宇,廟前有天興縣治紀念碑,與左營萬年縣屬早期承天府(台南府)轄下的兩個縣治,可惜天興縣似乎均未見相關遺址及活動宣傳,左營萬年縣近幾年古蹟修護及辦理各項活動,已漸漸打出名號。
-
國家三級古蹟!歷史悠久!廟宇內部交趾陶大師葉王作品環境佳!
-
先民來臺開拓,於清朝康熙年間隨身攜奉自福建安溪清水祖師渡海來臺,逐暫供奉在公厝,供眾人朝夕膜拜,清朝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有人帶頭號召信徒在原公厝址集資建廟,初名「清水宮」,並加祀蔡姓武官獻贈原於營盤地駐地雷府大將。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武舉人曾廷暉斥資重建,並獻匾額「鍾靈甲第」。清朝同治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1862年6月7日)發生台南大地震,發生於臺灣嘉義及台南地區的地震。根據學者研究,震央位於北緯23.19度,東經120.42度,大約位在當時的嘉義縣,即今天的台南市官田區附近,廟身受損傾垣,經信徒集資,於清朝同治七年(1868)擴大興建,禮聘嘉義交趾陶名匠葉王主持,並改廟名為震興宮,確立了今震興宮的廟貌,同年由南鯤鯓代天府分靈李府千歲,與清水祖師、雷府大將一併成為鎮殿主神。
民國54年(1965)整修,禮聘王保原(汕頭剪粘名匠何金龍傳人)、蔡草如、陳任水等匠師前來,不但為震興宮留下精美的門神彩繪與細緻的木雕作品及剪粘裝飾。
民國74年(西元1985年)震興宮保存許多珍貴文物,其中以葉王交趾陶最為豐富,極具歷史、文化、藝術的地位與價值,經內政部評定將震興宮列入中華民國三級古蹟,現在為直轄市市訂古蹟。
廟附近有一石柱,上刻「天興縣縣治」,顯示此廟在落成之前為明鄭時期的縣衙所在地。另旁邊的路道在台灣近代史非常著名,因為正是日治時期「西來庵事件(又稱噍吧哖事件、玉井事件)」嫌犯余清芳等人被遊街示眾的地點。
眾多歷史重要地點,身為臺灣人,一定要來了解。